【筑人才·强省会】修文青年李运:返乡创业洒青春 3万多棒木耳喜获丰收

2025/7/9 13:48:28
7月7日,在修文县六广镇沙坡村白背木耳基地,正在给木耳菌棒浇水的返乡创业青年李运忙得满头大汗,“大棚内的室温是30度,是最适宜白背木耳生长的温度。”李运介绍道。

f5e1ac9e2ce56f2e3b32a2e64e4fd986.png

a447cb21bfaf4e650304d291f8afd6a5.png


自动喷淋系统下,一排排排列整齐的菌棒上生长出的白背木耳像“大裙摆”一样在微风中欢快起舞,这些“大裙摆”在喷淋的水雾里显得更加饱满肥厚。

4e389fe2958fcf856492f6c2e47dddab.png

3cde91df66960f01a03efd2e5b6a8f23.png

“目前,3万多棒木耳进入采摘期,预计一期能采摘8吨左右,这一季一共可采摘4期,产量最少可达28吨。前期,通过市场考察,发现贵州市场上的白背木耳主要来源省外,省内少有种植,所以感觉发展空间很大,前景大有可为,一是弥补了市场空缺,二是带动了乡村产业振兴,三是可助农增收。下一步,我们将在规模上、菌类品种上,科学地扩大规模、丰富品种,增加香菇、平菇和发展特色蔬菜等,以多品种、大规模的产业助力乡村振兴。”李运一边劳动一边介绍道。

c57d79c9805da70b9369a295ec050f27.png

发展产业、市场才是王道。销售不止于贵州,木耳要走出大山,所以在销售方面,李运把供货的触觉延伸到省外,目前正在与贵州特产供应电商等知名电商、农产品销售博主、抖音团队、超市、农产品物流、蔬菜批发商等洽谈合作事宜,多渠道、多元化打开市场,推进大山里的木耳产业走出贵州,让大山里的“好品质”和绿色蔬菜进入寻常百姓家,进入城市餐桌。

8ee909493d9fee5c53c8bd189970fb2c.png


乡村振兴,产业振兴,空巢的边远乡村更需要青春力量。之前李运一直在外做电力工程等工作,自从去年岩鹰山饮水工程接通到沙坡村后,他就决定回乡发展,开始谋划转型路子。后来在六广镇的引导和帮助下,他走出去学习栽培技术、考察市场、谋划销路,为发展白背木耳产业打下坚实基础。

18dbcae37990887c042338dc398841a1.png

下一步,六广镇将在鼓励和支持返乡创业青年的工作上做大文章,争取政策支持,为返乡创业青年引政策、铺路子、强信心,科学引导返乡青年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家乡,让他们在乡村写实乡村产业,以产业做强一村一品,以产业带富一方百姓。

来源:爽爽贵阳 心学修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