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排队抓尾·奋进修文】修文县六屯镇陆丰村:“蜂”光无限促增收 尾端发力酿“甜”果

2025/9/25 15:54:08
在修文县六屯镇陆丰村的青山绿水间,一排排蜂箱错落分布在林间地头和房前屋后,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忙碌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蜜甜。该村森林覆盖率达75%以上,四季花木繁茂,蜜源植物种类丰富,为蜜蜂养殖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沃土。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,如今在“排队抓尾·双整双创”工作推动下,成为当地破解产业薄弱难题、带动群众增收的 “金钥匙”,让 “山间野花” 变成 “致富花”,让陆丰村的脱贫户和一般户靠着蜂蜜养殖,一步步酿出幸福生活的“甜滋味”。



0dc1ae407eded80f711945bdac13c294.jpg
图片
锚定生态优势,破解“尾端”产业短板

陆丰村曾因地处山区、交通不便、产业单一,在发展赛道上一度处于“尾端”。“守着满山的野花,却不知道能换成钱。”脱贫户卢大哥的话道出了过去的无奈。他家曾因家人患病等原因负担沉重,是村里的重点帮扶对象,“那时候靠几亩玉米地过活,收入不稳定,心里总没底。”

转机始于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紧扣“排队抓尾·双整双创” 工作要求,对村内资源进行精准研判——陆丰村山林覆盖率高,油菜花、槐花、李花、桃花、野菊花等蜜源植物遍布山野,花期从每年3月持续至10月,蜜源持续稳定,且空气质量优良、无工业污染,具备发展蜂蜜养殖的独特优势。“生态是陆丰最大的优势,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让‘尾端’村跟上发展步伐,蜂蜜养殖就是好路子。”驻村第一书记杨之久说。

8584c312b9c0b5a0301d1047f5acbc02.jpg

为推动产业从“无”到“有”,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打出“技术+资金+服务”组合拳,直击群众“不敢试、不会干”的痛点:邀请农业专家进村开展“一对一”培训,从蜂箱搭建、蜂群引进到病虫害防治,手把手教村民养蜂技巧;争取帮扶资金为脱贫户免费发放蜂箱、蜂种和防护工具,解决启动资金难题;建立技术服务微信群,专家随时在线答疑,驻村工作队定期上门走访,及时扫清养殖中的障碍。

图片
党建引领破局,激活 “追赶” 动能

“嗡嗡嗡……” 清晨的阳光洒在陆丰村的山林间,脱贫户卢大哥的蜂箱旁传来阵阵蜂鸣。他小心翼翼地打开蜂箱,看着满框金黄的蜂蜜,脸上露出了丰收的笑容。这背后,是镇党建办和村党支部以“排队抓尾·双整双创”为抓手,通过“党建+产业”模式激活的发展动能。

c19676331bdb0c47d0a9af0f7aa0af22.jpg

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,镇党建办精准指导村党支部将蜂蜜养殖列为“破尾”重点项目,让“沉睡”的生态资源变成脱贫户的 “致富法宝”。通过邀请养蜂专家和能手开展 “理论讲解+现场实操”培训,手把手传授关键技术,为农户特别是脱贫户铺就增收路。驻村工作队队员深入脱贫户家中,实地了解产业发展情况,在卢大哥的养蜂基地,详细询问养殖规模、日常管理、产量销路等问题,针对他提出的销路顾虑,持续对接资源拓宽渠道,让 “甜蜜产业” 成为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。

卢大哥起初顾虑重重——从没养过蜜蜂,怕蜇人,更怕养死了亏本。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多次带着技术资源上门排忧解难,帮他打消了顾虑。“刚开始确实有些手忙脚乱,有次蜂群突然躁动,我急得直冒汗,通过专业人员指导,原来是天气闷热导致的,调整通风后就好了。” 如今,他的蜂群已从最初的5箱发展到20箱,每年能产蜂蜜100多斤,仅养蜂一项年收入就超过1万元。“现在欠债也不多了,还把房屋再加了一层并装修好,这都是蜜蜂带来的福气。”他感慨道。

在陆丰村,像卢大哥这样靠蜂蜜增收的村民不在少数。脱贫户娄大哥过去仅靠打零工维持生计,加入养蜂队伍后,从5箱蜜蜂起步,如今已扩大到近30箱,每年蜂蜜收入接近2万元。“养蜂不耽误照顾家,每天去看看蜂箱、采采蜜,就能有稳定收入,比外出打工踏实多了。”他现在还成了村里的“土专家”,经常帮其他养殖户解决技术问题,带动更多人在“破尾追赶”路上稳步前行。

图片
产销双向发力,巩固“进位”成果

产业要“破尾进位”,销路是关键。为让蜂蜜卖出好价钱,驻村工作队和村“两委”紧扣“排队抓尾·双整双创”中“强产业、促增收”要求,积极谋划产销对接:通过举办“陆丰村第一届采茶活动” 吸引客流,同步推广蜂蜜产品;开展“乡村助农直播”,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,让优质蜂蜜直抵消费者手中。

8aaee691ca1bc4b1e7493a67edbae8ca.jpg

如今,陆丰村的蜂蜜养殖已从零散尝试发展为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,全村蜂群总量达600多箱,年产蜂蜜3000多斤,带动部分脱贫户年均增收6000元至8000元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富民产业”。“我们村的蜂蜜不用打广告,靠的就是这大山里的好生态,群众的蜂蜜因口感醇厚、营养丰富,每年刚采收就被预订一空。”陆丰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张明友说,村里没有工业企业,生态好,群众采用传统养殖,产出的蜂蜜没有任何添加,深受客商青睐,这是“破尾”路上最实在的优势。

山间的蜂箱成了 “聚宝盆”,飞舞的蜜蜂成了“致富蜂”。在 “排队抓尾” 工作推动下,陆丰村靠小蜂蜜破解了产业短板,让村民腰包鼓了、笑容多了,乡村更有活力了。嗡嗡作响的蜜蜂穿梭于花丛与蜂箱之间,不仅酿出了香甜的蜂蜜,更酿出了乡村振兴的希望,让陆丰村在“破尾追赶、奋进进位”的道路上越走越稳,日子越过越甜。


来源:爽爽贵阳 心学修文